51pc·mc品茶官网下载,老哥稳全国茶楼最新消息,一品阁茶楼论坛官网入口,51龙凤茶楼论坛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文化>

科普人物|科普拓荒者以地图为媒 解码重庆人文密码

发布时间:2025-03-07 | 作者:市科协宣传文化部  | 编辑:明毓琳

【开栏语】

2024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旨在充分发挥重庆在推动西部地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全面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供重庆方案。为此,我们特设《聚焦西部科普中心建设》专栏,围绕科普人才培育、科普创新平台建设、区域科普示范样板打造等西部科普中心建设中的重点举措,宣传科普人物,分享典型案例,积累宝贵经验,引领科普工作创新发展,共绘西部科普中心新蓝图。

本期访谈聚焦科普人物

张海鹏,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地理文化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图文化十年杰出人物拓荒奖获得者,2024年度川渝科普人物。

走进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地图文化馆的展厅,一面由数十幅地图组成的地图墙扑面而来。这些跨越时空的图卷,正是张海鹏团队打造的“每周一图”科普成果展,也是一套对山城的空间注脚。十六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以地图为媒介,向公众讲述着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独有的“人文地理”故事。

640 (4)

“每周一图”部分内容展示(央广网发 李欣蔓 摄)

从每周一图到文化IP:让地理科普活起来

2013年,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在全国地理文化科普领域率先开创“每周一图”,打造国内首个系统性区域地理文化科普品牌,以每周一期专题地图的形式,将重庆的?;鼐?、街巷美食、历史文化等碎片化信息整合为可视化文化名片。启动至今,张海鹏团队已累计发布500余期专题地图,覆盖地理知识、城市文化、便民服务三大领域,成为全国地理科普领域的标杆案例。每周一图的拓荒意义,在于独创了一套以地图快速、全面服务社会公众的模式。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赏雪,人们需要什么,就推出什么专题的地图。利用地图对地理信息、地理知识和地理文化表达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科普性,张海鹏和他的同事们将地图便民服务和专题地图的种类可谓做到了极致,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也成为承载和传播地理市情、城市文化的良好媒介。

破局“曲高和寡”:跨界联动拓宽科普边界

圆寸头、黑框眼镜,镜片后是学者特有的专注目光。张海鹏坦言,“跟许多领域的科普工作一样,地理科普常常陷入专业深奥的困境。幸好有了地图这个人人看得懂、人人喜欢看的工具,我们可以用地图开展地理科普,讲好重庆的故事?!闭藕E糁缸耪固诘牧椒厥獾赝冀樯埽悍⑾钟诜ü际楣莸那宕队宄峭肌?,用细腻笔触勾勒出当年老重庆的市井脉络,是现代人一窥历史传承的窗口;另一幅由美国人于1945年手绘的重庆母城卡通地图,则用诙谐画风定格了战时陪都的国际风貌,展示了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历史底蕴。此外,为推动科普破圈,张海鹏带领团队构建起三维联动体系:纵向贯通科研-科普-产业链条,横向联合文旅、教育等多个部门。他们编制的地图成为字水中学等学校的校本课程,他们研发的立体地图、桌面地图成为很多部门和单位了解市情的“办公神器”;他们以地图为基础开发的科普活动、讲座、展览等多次成功申报重庆市科普与传播项目……正是这种持续十六年的深耕,让其创立的八二四研究所文化产品矩阵从单一地图扩展至数字展览、科普视频等全媒介形态。

640 (1)

张海鹏做客重庆图书馆为市民作地理文化科普讲座(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最近,他正在谋划推动川渝地区跨区域合作——与四川的同行们联合开发“巴蜀文旅走廊”主题地图,助力文旅部门打造巴蜀文化IP。

地理即心学:在方寸间抵达天地

“读懂地图,实则是与自然对话?!痹谡藕E艨蠢矗乩砜破詹唤瞿芴嵘占渌嘉芰?,更能培养整体观与人文情怀。辨识岩石纹理、追溯江河脉络,这些实践让公众在“知行合一”中感知自然韵律,成就独特的“心灵养生法”。 

刚入行的新人要如何做好科普工作?张海鹏给出三点建议:“语言要通俗、内容须权威、初心必赤诚。”正是这份坚守,让他获得了“中国地图文化十年杰出人物拓荒奖”,并带领团队斩获“全国感动测绘人物”等称号。

640 (5)

张海鹏获评2024年度川渝科普人物(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如今,张海鹏依然奔波在地理文化研究与科普一线。他说:“每幅地图都是大地的‘自述’,而我们,要做最忠实的解码者与传声筒?!?/span>

来源:市科协宣传文化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