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学生心中播下“用科学守护家园”的种子。重庆市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走进重庆市两江中学校“两江大讲堂”。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王敏为两江中学初二年级800余名学子带来一场《力学治沙——跨学科创新与科学家精神》的讲座。
王教授回溯自己求学和科研的经历,分享自己从英语专业转向工程物理、生态力学的跨界选择,坦言“科研的乐趣在于解决‘不可能’的难题”;围绕“沙漠土壤化”技术,揭秘如何通过力学约束沙粒结构,赋予沙漠保水固沙能力,使5万余亩荒漠重现生机,并登上国际学术舞台;以“十年磨一?!钡募岢治?,强调科学家精神是“好奇心驱动的探索、社会责任感引领的担当、失败中淬炼的韧性”。
通过力学原理改造沙粒间作用力,同步解决风沙移动与水土流失问题,让沙漠成为“可耕种土壤”;从乌兰布和沙漠到海岛礁盘,技术覆盖国内外20余个极端环境地区,实现生态修复、粮食增产与碳汇增长三重效益;科学没有边界,沙漠能‘黏’住,人生目标更需脚踏实地——学好数学建模、物理分析、化学合成和生物知识,未来才能跨界解决复杂问题。
讲座尾声,王教授发起“理想接力”行动,邀请学生登台畅谈。有学生说:“原来物理公式能变成治沙‘魔法’,我要重新定义‘刷题’的意义——为解决问题而学习!”有学生立志研发环保材料,要像王教授一样,用科技让地球更绿!有多名学生坦言要夯实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基础,为未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储备能量。
通过本次宣讲,将中国科学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精神播种在两江学子心中,同学们立志“用科学守护家园,用责任创造美好未来”!要像沙漠土壤化课题组负责人易志坚教授一样“敢于跨界,敢闯无人区,让科学原理和事实说话”。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