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科技馆在中国科协“1961”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深度挖掘场馆展教资源,整合外部资源,为公众打造了众多优质的科普活动,全年常设展厅科普活动开展586场次,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创下科普活动的历年新高。
观众们聆听主题区域导览
资源整合,提升科普专业度
2018年重庆科技馆在科普活动的研发和实施方面下足功夫,有效促进公众需求与社会资源对接。一是通过与西南大学、气象局、消防中队等多个单位展开合作,形成优质科普资源充分共享,确立六大品牌,以防灾、能源、宇航、光学、电磁学、国防、饮食等主题内容全方面普及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二是通过参赛形式将优秀活动推向全国,彰显科普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得到观众和行业内的多项认可。在由中国青少年技辅导员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新华网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中,重庆科技馆原创科普剧本《未来城历险记》、《我的爸妈是机器人》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原创科普剧《唐僧师徒遭“霾”记》荣获三等奖;原创科学实验《“看见”空气》荣获优秀奖。
孩子们探究龙卷风的形成
联合互动,扩大行业影响力
2018年重庆科技馆成功申报并参与了由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发起的“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的《共筑航天新时代》、《开学第一课》、《全民的科学中心》三期活动。每期活动重庆科技馆都设有馆内活动和馆外活动,在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形式的馆外活动中,将科普资源有效的辐射到区县、社区、学校等科普资源匮乏的地区,实现了活动受众、活动区域覆盖、社会效益的明显提升。此外,在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重庆市科协等文件号召下,重庆科技馆还积极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梦想驿站”等大型联动活动,分别围绕《科技创新 富国强民》、《创新引领时代 智慧点亮生活》、《有家 有爱 有梦想》主题以快乐科普剧、趣味科学实验、主题科普活动、科普讲座、科普影视和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
科普大篷车走进区县学校
不忘初心,用“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在回首满载硕果的2018年中找准定位,畅想崭新的2019年。重庆科技馆将继续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的展示教育平台、沟通专家与公众的科技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和面向全市的科普展览资源开发与服务平台”为使命,以“用爱回报社会”为初心,在践行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以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扩大科普覆盖面,努力形成科普合力,将科普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用“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重庆科技馆 陈香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