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统一思想行动,重庆科技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创新求变,从科普扶贫、创新合作、疫情科普、应时科普四个方面共同驱动,真抓实干,谱写新时代、新形势下科普工作新篇章。
科普助力精准扶贫
为坚决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根据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通知及市科协相关要求,重庆科技馆就科普助力扶贫展开工作。一是整合科普资源和专项人员对深度贫困镇——万州区龙驹镇“点对点”帮扶,继去年“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走进该镇中心小学后,近期选派优秀党员同志为驻村扶贫人选进驻当地,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为当地民众送去知识、送去温暖。二是创新活动助力扶贫,开展“为山区建桥贡献科学种子”活动,联合曾在川渝云贵等多地建桥的重庆交通大学公益小桥团队,制定在山区修座便民桥的目标,力求通过公众广泛参与,生产科学种子的方式,尽快为偏远山区的村民送去便利。
创新合作实现共进
今年不仅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科协“合作发展年”。重庆科技馆以擦亮“科普中国”老品牌,创建“科创中国”新品牌为方向指引,一方面,在场馆内开展“探索物联网”展览,集中海峡两岸优秀科普资源,创新联合企业资源,免费为展览提供专项展品,加深馆企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经济有效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携手四川科技馆共同打造智慧科普服务平台,在线上资源整合、科普信息平台搭建、科普矩阵建设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为两馆科技工作者学习共进搭建桥梁,为两地群众获取权威科普资源提供更便捷的渠道,助力“双城经济圈”川渝两地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疫情科普因时应势
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公众了解科普讯息的文化视窗,重庆科技馆线上线下联动,强效整合各方资源从科学辟谣、科普活动、科普展览为着力点,多举措开展疫情科普。一是疫情闭馆期间,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及时发布国家权威部门及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主动辟谣,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二是结合疫情形势发展,先后开展“云”游重科馆、“病从口入”家庭实验等线上活动,满足公众科普需求;三是依托馆内场地资源,复工开馆立即落地“超级病毒”线下展览,丰富抗疫科普内容;四是在国内疫情呈现持续向好、市内中小学生迎来复学复课之际,重庆科技馆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竭力打开思路拓宽渠道开展“复学复课”科普,极具重庆科技馆特色的“小小科技辅导员”招募工作和“流动科技馆”走进区县等工作皆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应时科普全民服务
重庆科技馆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开展科普活动,能促进科普公众、教育与民的深度融合,推动点燃全年龄段热爱科学激情、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氛围。今年因疫情影响,重庆科技馆创新思路、调整方式,将线上、线下活动有机整合,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受众需求,接连在第5个中国航天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五一”小长假以及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开展特别活动,从航天科技、生态?;?、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多个方面为公众带来科普大餐,不仅整合了政企单位、专业机构、领域专家等多方资源,还转化了枯燥的科学知识,使其变成生动有趣、易于被公众接受,实现了科普活动受众面“量”和“质”的双重飞跃。
接下来,重庆科技馆将继续秉承“重庆特色·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和建设“人民满意科技馆”的宗旨目标,紧扣时代旋律,应时势、聚资源、强效力发挥重要科普阵地作用。
(张黎明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