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渗入到各行各业之中,短时间内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新媒体摆脱了传统科普的局限性,其广泛应用对于科普宣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社会公众对于科普内容的兴趣,满足了人们更加多样化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科普宣传效果的提升。
一、增强了科学普及的吸引力
传统的科普方式多数是灌输式科普,由上至下单方面以传播者为中心??破辗绞揭话阃üㄒ敌缘恼估勒故?、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等形式展开,这些活动通常在特定地点开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大。到现场的受众参加一次对活动所宣传的科普内容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不能到现场的公众也无法受益。同时,科学知识一般较为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大多社会公众难以对其产生学习兴趣。而将新媒体作为科普媒介则能够促进科普的多元化发展。新媒体可以营造交互性和开放性的传播环境,促进科普传播者对于受众科普需求的了解,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增强科学普及的吸引力。
二、扩大科普宣传的传播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博客、微博、微信、网站和各种移动端APP大量涌现并快速普及。在形式上,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多媒体属性,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将枯燥抽象的科普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视听语言表现出来,使科学传播更加直观和形象??蒲е毒屯ü臃岣坏氖侄魏托问酱ジ愦笫苤?,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例如北京社科联推出精品动漫微视频,组织制作了“社科小普带你看大运河文化带”系列科普动漫短片,将大运河的知识性、动漫的趣味性、微视频的扩展性和社科普及的科学性融合为一体,赢得了大量网民点击观看,彰显出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社会科学普及的强大魅力。由此可见,新媒体传播为科普宣传途径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帮助公众更加深入的理解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专业化程度较高,广大社会公众对于科普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而太过专业化的科学知识较为枯燥无味,借助新媒体,科学知识可以表现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融入具体情境会使公众更为直观、形象、立体和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科普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过于严肃,互动性较差,不能与受众形成及时的交流互动,使观众对于知识的理解有限,学习较为盲目。目前的媒介形态已经从传统的图书、杂志、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跃迁到视频、音频、动漫、游戏、直播、问答、AR、VR、MR等众多的业态,而当前社交媒体已然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形态。也正因为如此,科普宣传借助新媒体平台能够帮助公众更为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科学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实现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传统科普时代,科普知识的宣传主要依靠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形式,由于人们对于科普知识的接受程度比较低,所以说在进行宣传工作的时候,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而在新媒体时代,科普宣传的模式不再局限于这些,科普宣传转移到新媒体平台,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轨道,科普宣传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是传统时代无法比拟的。同时也要求科普工作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新媒体技术操作技能,例如微信公众号,要求微信文章排版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对文字内容添加一定的艺术效果,使文字可视化效果更好,呈现效果更加美观,使得整体编辑文字水平更符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科普宣传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开发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产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公众以更生动立体的形式来深入学习和掌握科普内容,最大化发挥科学普及的效果。
(王雪颖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